最近,有朋友跟我说,在社区门口见到这样一种“自动现碾售米机”,只要用手机扫码操作,就能吃到这台机器现碾出来的“鲜米”。那么,这种在家门口现碾现卖的米,你会买吗?这个投资项目靠谱不?
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人均大米消费量会逐渐减少,如同为大米主食国日本,其年人均大米消费量从上世纪60年代的90公斤减少到本世纪的50公斤。根据艾格农业数据,2014年,每月食用大米消费量为8.2公斤,其中外食烘焙用米为3.3公斤,家庭消费仅为4.7公斤。而城市和乡村比,每月的大米消费量更低一些。
综上,即使按照平均值计算,三口之家每月的大米购买量约在14.1公斤左右。
而根据北京粮食科学研究院2015年所作的市场调研,北京城市居民的大米消费情况如下:
家庭中大米的购买者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各占40%左右。
有25.2%的被调查者选择将1个月的时间作为购买间隔,31.6%的被调查者选择将2个月作为购买间隔,20.8%的被调查者选择将3个月作为购买间隔,而选择4-6个月甚至6个月以上的被调查者仅为22.4%。可见,超过70%的消费者购买频次在半年以下,也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消费者每个月都要买一次米。
关于购买量,调查结果为,选择单次购买5 kg的比例为46.8%,而选择10 kg以上包装量的比例为30.3%,选择散装大米的 比例仅为8.8%。 可见大部分家庭还没有养成随吃随买的习惯,还是习惯在家里屯米。
主要竞品分析
自动售米机的主要竞品可从两个层面考虑,一个是从品牌层面,一个是从渠道层面。
从品牌层面,自动售米机的竞品为其他品牌的大米。目前在市场上有一定品牌知名度与占有率的国内大米品牌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做大米起家的大型企业如北大荒,第二类为粮油巨头涉足品牌米业如中粮的福临门、益海嘉里的金龙鱼等等,这类巨头拥有资金和渠道优势,产品线多样,走量大,但在高端大米品牌上并不具有相对优势。第三类为近年崛起的产地品牌,如东北五常大米、太湖大米等,这些品牌具有较好的口碑,可以获得品牌溢价,但产业化水平尚待提高,产量销量都不具有优势。
从渠道层面,自动售米机的竞品为通过其他渠道销售的大米。根据消费者行为调查,以北京市民为例,消费者购买大米的主要渠道为大型超市(78%)、专营米店(8.4%)、农贸市场(8%)以及网购(5.6%)等。可见消费者主要的购买渠道为大型超市,这与第一部分即“购米频次较低、每次购米数量较大”的情况是一致的。
项目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现碾自动售米机的核心功能定位,主要想满足消费者以下几方面的需求:
1、就近购买
和其他鲜活农产品相比,大米较易储存,且单位质量的体积较小,所以消费者养成在家屯米的习惯也是很正常的。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包装类大米规格一般较大,至少为一公斤,对购买的便利性来说,有一定影响。如果在社区就能就近买到较少量的大米,减少人力搬运的距离,有可能满足一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2、新鲜大米
稻谷的保存,需要恒温恒湿环境,而脱麸后的大米其保存条件更高,自动售米机中的低温恒湿环境能够更好地保存稻谷,而现碾大米则能最大程度保存稻米中的营养物质,以及部分能够产生特有风味的物质,保证大米最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3、定制化需求
自动碾米机可人工设定碾制的程度,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糙米、胚芽米和精米等多种脱粒程度,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
4、社会效益
据统计,我国目前在粮食加工环节造成的浪费严重,有超过20%的产量在原粮储存、运输、脱粒、加工等环节中浪费,造成资源的极大损失。而自动现碾售米机将粮食的加工环节后置,且直接根据终端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加工,能够降低加工损耗,节约粮食资源。
另外,将碾米过程放在社区,还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能够帮助儿童认识农业生产和食物加工的过程,建立“食物来之不易,理应珍惜”的消费观念。
综合上述分析,目前消费者大米消费的特点为频次较低、有屯米的习惯,主要购买渠道为大型超市,对品牌大米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在日益提升。
针对自动现碾售米机这个产品,其优势在于其可以为品牌大米制造品质溢价,在新鲜度、购买便利性、个性化等方面与竞品形成差异化竞争,所以其所销售的大米应该走高端品牌路线,可以和产地品牌或者粮油巨头的高端副牌合作,通过独特的服务加深人们对高端大米品牌的认知。
而从产品的角度讲,自动售米机最大的问题在于,要改变消费者屯米的消费习惯,引导他们形成现吃现买的消费习惯,需要花费相当的教育成本和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