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刚收获“改革先锋”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出席第十二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并发表演讲,6分钟的讲话中他着重强调了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不易性。他说,“如果没有结构性改革,经济实力再怎么也上不去。结构比总量重要得多。”
据澎湃新闻报道,厉以宁举了两个例子: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当时,中国GDP总量比英国大很多,GDP总量大并不足以让中国抵御外辱。英国的代表性产品是军舰、火枪、火炮,而中国则是丝绸、茶叶、桐油、瓷器。“从整体经济实力看,中国是远远落后的。欧洲大陆在1840年代以后也都意识到了,一定要改革,一定要充实GDP的内涵,这一点在中国是没有的。”
厉以宁说,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今天中国要进一步发展经济,一定要把路线搞对,路线已经不是从前的靠引进人家的机器设备,而是要跟上世界的潮流,解决结构性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当时中国的海军实力和日本相比差别不大,甲午战争失败不在于海军,而在于陆军。陆军见到日本人,一打就跑,从鸭绿江退到把辽宁的大部分拱手相让。”
他说,这说明的是制度问题,光引进国外的东西,没有制度的改变跟它相适应相匹配,同样不能够解决缺点、不足。
厉以宁指出,不要认为结构性改革很容易做,从历史看,结构性改革是不容易的,不是通过标语、采访观点,要埋头做。结构性改革一定要跟改革开放连在一起,这样我们的经济才能走上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