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与评论 > 管理评论 >

管理评论

Management Reviews

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
来源:审智咨询 发布时间:2019-01-08

01.一家零售店的困境

假设你是一个「某品牌运动鞋」的线下门店代理商,门店开在上海的闹市区有好几年了,你雇佣了几个伙计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店面,你每周来店里一次了解经营情况,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

可是最近,你发现生意越来越差,销售额一直在下滑,而且你还发现,某几款鞋子的「进货价」竟然比淘宝上的「零售价」还要高,很多客人来店里试了一圈鞋子,结果都跑去网上下单了。

伙计们的士气也开始变的低落,客人进来了,都不太愿意主动去搭理,你刚要发火,一名员工却突然提出了辞职......

你非常苦恼,这个地段的房租开始变得越来越贵;库存也因为滞销越积越多;甚至本来热闹的地段,现在逛街的人都开始变少了...

店铺已经开始亏损,而你投入了大量的装修成本和库存,现在关门损失极大,你焦头烂额......

请在这里停顿30秒,想象自己就是这个代理商,请问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有些人说可能会说:

「都是万恶的淘宝惹的祸,马云毁掉了实体经济!」
「线下房租越来越高,卖一月的鞋还不够付房租,线下店谁做谁赔钱…」
「现在的年轻人太不负责任了!生意有点波动,稍微有点压力,人就跑了…」

还是你会这样思考?

「员工不积极,我就提高员工的销售提成呗,有钱能使鬼推磨,冰箱都能卖给爱斯基摩人,就不相信卖不出去几双鞋子,明天开始我亲自来盯店。」
「我们上个月不是有几个企业定了一批鞋子吗?这个月我们多打点电话,联系更多的企业,做企业客户!」
「我也可以开个淘宝店啊,把我的生意也搬到网上…」

或者你选择另辟蹊径?

「时代变化太快,新时代一定有我不知道的新方法和技巧,我要去学习一下…像什么新零售啊,O2O,体验经济、短路经济、社群经济… 听说都是能解决目前这种困境的方法!」
「其他同行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同行的资源,我去交流学习一下」

面对同一个困境,不同的人就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和解决方法,这是为什么呢?

有些人抱怨环境,有些人变得勤奋,有些人却选择开始补习功课,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正确的?

这里,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个新概念「NLP理解层次」来解释这个现象:

(注释: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是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1976年创办的一门学问)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微软领袖比尔盖茨、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等许多世界名人都接受过 NLP培训,世界500强企业中的 60%采用NLP培训员工,理解层次是NLP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件与我们有关系的事,我们都会赋予其一些意义。比如前面的例子,你可能会觉得造成这一切都是马云的错。

由于每个人赋予的意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理解也会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解决办法当然就会不同。

「NLP理解层次」说,对一件事情的理解,我们可以分成6个不同的层次,而这个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你用低维度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它无法解决。但当你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去看它,也许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甚至连问题本身也消失了。

就像马车的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更快的马,但当汽车被发明出来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们以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理解层次」,把人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理解层次越高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就越是我们社会需要的人才。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个线下门店的案例出发,看看这6类人,分别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02.你是第几流人才?

01.第5流人才

别名:怨妇
所处理解层次:环境
典型思考模式:都是你们的错!

知乎7万赞回答: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

我们往上走一层,来到第二个层次「行为」。

想要解决问题,那你就得开始行动啊!你不能改变环境,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你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你不改变,环境如何改变?你不行动,环境如何改善?

是不是听着很鸡汤?有点像成功学?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外人看来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我持续努力,事情一定会有转机!

他们是人们眼中的「行动派」、「实干家」,是新时代的斜杠青年…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我的努力还不够」而产生的问题。

比如:

收入太低?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买不起房子?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创业失败了?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总之,发生了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因为自己偷懒了?是不是努力程度还不够?是不是要加大工作量?

如果你处在「行动」这个层次上,「环境」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

要解决问题,你就会从「行为」这个层面去寻找解决办法,看看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去做,去改变的?

比如:

都一年没涨工资了,今晚开始多加1个小时的班;

女朋友为什么最近对我变得冷淡了?我要多发些消息,多打些电话去关心她;

公司业绩变差了?一定是我睡觉睡的太多了,明天开始不睡觉;

回到最初的线下门店的案例,如果是这第4流的人才遇到了这个困境,他会怎么办呢?

我付24小时的房租,只营业8小时!那怎么行?明天开始24小时营业,我全天待在店里亲自销售!员工两班倒,空闲时间拼命打电话找企业,我就不信了!

员工偷懒?那我就加工资,加提成,每天请吃夜宵,只要你肯努力,有业绩,我就对你比亲儿子还好!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努力了,所有问题就都能被解决了呢?是不是越努力的人,获得的成就也就会越大?

200年前,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是16个小时;5000年前,人们也是每天日出而作,日落才息…

他们也许比你更加勤奋,可产生的价值却不足现代社会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努力,的确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鸡汤?反对成功学?就是因为它们只告诉了你要努力,却没有给你方法,它们只是帮助你脱离了最低的「环境」层,来到了第二低的「行为」层!

以为给你打一针鸡血,你就开始奋斗了,就一定能成功了!

问题的解决,时代的进步,并不是只靠「努力」就能完成的,一定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推动,我们需要进入下一个理解层次......

03.第3流人才

别名:战术家
所处理解层次:能力
典型思考模式:方法总比问题多!

知乎7万赞回答: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

如果说「能力层」是做解答题的能力,「BVR层」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

什么是BVR?

B(Believe):信念,你相信什么是对的?

你相信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从大了说可以是世界观,从小了说就是一个个概念。

为什么我们的专栏第一季度全是围绕概念来讲的?就是在帮你构筑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这是你的硬件,是你所有能力能够得以发挥的基石。

V(Value):价值观,你认为A和B哪个更重要?

人生的不同是因为一次次选择的不同,那我们依靠什么来做选择的呢?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内心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概念都会有一定的价值衡量。东西不同,价值就会有高低,每个人衡量的标准也不一样。

最终我们会形成自己的价值排序,这就是你的价值观。

因此,当出现A/B选择的时候,选择我们认为更有价值的一项。

比如,你遭遇抢劫,别人问你「要钱还是要命?」通常你会选择要命,因为你的价值观是:命>钱

但是当你现在有1个小时空闲时间,你打算用来看书?还是刷朋友圈?还是睡觉?每个人的选择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人对这3者的价值衡量是不同的。

为什么有些人有选择困难症?

那是因为他内在的价值观是混乱的,缺少某些概念,或者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不清楚,没有价值衡量的标准,因此他也就无法知道哪个更有价值,他就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R(Rule):规条,做人做事的原则。

这就像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是怎么来的?就是来自于信念和价值观。

比如很多人都有的一条行为准则「我答应你的一定会做到」,背后其实是源于两条价值观:「说道做到=诚信」而「诚信>一切」

规条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你更高效的做出选择,不用每次都思考、讨论、互相权衡比较…...

因此,「能力」层是让你把事情做对,而「BVR」层则是帮你选择做对的事情。

处在「BVR层」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首先会先思考「哪个是最重要的问题?」、「除了我看到的这些问题,还有什么更重要的问题是我没有看到的?」

回到开头的案例,第二流的人才可能会这样思考:

门店的出现业绩下滑,可能有以下多方面的因素对其造成影响:

1、成本:房租越来越贵;库存积压;已投入的装修成本;进货成本高于淘宝售价;
2、团队:员工士气低落,一个人提出辞职;
3、市场:门店人流越来越少,客户们现在习惯在网上购物,网上购物更便宜;
4、营销:目前营销的方式比较单一,就是门店等客户;
5、渠道:目前只有线下门店这单一渠道。

没有看到的问题可能是什么?

● 互联网时代的交易结构已经发生变化:

淘宝之所以能那么便宜,因为短路掉了中间环节,工厂直接到消费者,不需要再经过总代、省代、区代...价值传递效率大大提升,所以价格才能如此便宜。

● 线下门店也有独特的优势:

我们的产品摸得到,能试穿,用户的体验感非常好,可信度高;

那其中到底哪个是最关键的问题呢?经过一番思考,你画出了如下关系图:

知乎7万赞回答: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

理解层次的第五层「身份」这是一个很高的层次,一般人很少能清楚的回答以下这个问题:

「你是谁?你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为什么身份层次那么高,因为不同的身份层次,就意味着拥有着不同的BVR,它决定了你当下的每次选择,决定了你未来的人生方向。

比如,你是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还是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赚很多钱?或者是想开创一个新的运动品牌,成为新品牌的创始人?

你把自己定义成不同的身份,案例中那个问题的选择就会完全不同。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打工,而把门店关掉;

而如果你想成为一位新品牌的创始人,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找代工厂,直接生产自己品牌的鞋子,短路掉所有中间环节,全渠道销售;

你之所以有时候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除了对某些概念不清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

如果你不知道你想成为谁,你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就无法做出选择,你无法做出选择,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通常身份定义清楚了,答案也就出来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到我们讲过的「角色」话题,「角色」和「身份」有什么不同?

角色是被动的,是别人给你的;身份是主动的,是你自己想成为的。

你可能有很多角色,但是你只有一个自己想成为的身份。每个角色或者身份,都对应着一套帮助他「能够更好的成为这个身份」的BVR体系。

由于「角色」是被动获得的,所以你会觉得这套BVR是一种「束缚」;而「身份」是你主动想成为的,因此它的这套BVR会成为一种助力。

「身份」这个层次,其实是对应着「存在感知层」,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之所以想让你「去角色化」,就是想让你突破角色的束缚,获得一个更「主动」的人生,找到自己的「身份」层次。因为你身上的「角色」太多,会阻碍你看见自己真实的「身份」。

当你想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后,就应该围绕它配套相应的BVR,再构建你的能力圈,并做出相应的计划与行动,你就会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你能开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设计出令人尖叫的产品,成为上市公司的领军人物。

而在他们之上,还存在一类人,他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都屈指可数,他们创造着奇迹,他们改变着世界,他们引领着时代,他们可以为了理想,放弃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再往上走一层,来观摩一下最顶级的人才是怎么样的。

06.顶级人才

别名:领袖/伟人
所处理解层次:精神/使命
典型思考模式: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知乎7万赞回答: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

从自己理想的「精神层次 / 身份层次」发展出来的人生规划,可能会与你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将更具挑战性,但却能让你身心统一,因而能激发出你更强大的潜能。

愿你从今天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困难,不会一蹴而就,也许需要你花费1天、1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才能想清楚,然而你千万别放弃,努力去探寻。因为一旦想清楚,你的人生可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点击收缩
24小时在线客服
全国服务热线
400-108-3698 021-80158519
审智咨询微信